你的位置:时时彩害多少人 > 新闻动态 >


AI 会替代影视从业者吗?

发布日期:2025-04-15 18:49    点击次数:51


2025年2月28日,资深影视从业者陈坤在“科普中国科普共创探索无界——科普正能量创作者活动”中,发表了题为《“金箍棒”在手,效率翻筋斗——AI技术赋能创作》的演讲。他详细分享了AI技术如何改变影视行业的创作模式与未来。

以下为陈坤演讲的一部分摘录:

大家好!我是陈坤,做导演已经二十多年,现在我转型成为了AIIP创作者,并且也致力于将AI技术与影视创作相结合,传播其应用与科普知识。

AI技术如何改变影视创作?让我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起。

2017年,我参与了张艺谋导演的节目《跨界冰雪王》,并且担任执行总导演。张导的电影《长城》那时刚刚首映,我有幸与他一同观看了首映场。回程途中,我问张导:“电影中的饕餮为何做得像虫子?为什么不能像《山海经》描述的那样,更具神韵?”张导直接回应说,预算限制了画面呈现,如果要做得更智能、更具神韵,就需要更多的篇幅、更多的预算。

这就是传统影视制作的痛点——成本过高限制了创意的发挥。

接下来,大家看看我们基于《山海经》制作的AIIP项目《山海奇镜》的一个小片段。这个短短5秒钟的效果,若用传统流程制作,可能要花费几天时间,经过建模、渲染等复杂步骤。但如今,通过AI技术,文生图、图生视频,我们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这一效果。

展开剩余71%

AI技术不仅提升了创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试错的成本。过去,千万级项目的创意验证可能需要投入百万元,而现在只需几万元就能快速测试并确认方向,节省了大量时间与资金。

AI打破了传统影视制作的线性工作流程。传统影视制作流程通常是:先写剧本,再创作分镜,接着搭建场景,拍摄,最后进行后期制作。每个环节必须按顺序完成,而一旦创意修改,整个过程往往需要推翻重做。而AI技术则允许多个环节并行进行,例如编剧写剧本时,美术就可以同时设计场景,导演构思分镜时,角色形象可能已经开始调整,甚至特效也能提前在概念阶段进行尝试。这样,创意能即时呈现,修改不再需要漫长的等待。

这意味着,我们在开发IP时,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内容形态的探索,如游戏、电影、电视剧、漫画、短剧、小说等。无需按部就班的线性开发,而是可以并行进行、即时验证和快速迭代。每一个创意都能成为一个全新的宇宙,每个故事也可以衍生出无数平行世界。

关于AI技术的现有能力与局限,我总结了三个要点:

1. **AI是“金箍棒”,而非“孙悟空”**

AI不是万能的,它更像《西游记》中的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所欲,但始终需要人来掌控使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AI创作的过程依然是由人类主导,它仅仅是帮助我们更快速地将创意落地的工具。

2. **AI是“法宝”,而非“劫难”**

很多人担心AI会带来失业潮,但事实上,AI更像是增强我们能力的法宝。就像过去,老师使用蜡板油印试卷,而现在已被Word和打印机替代,但老师并没有消失。未来,AI可能像Word和Excel一样普及,淘汰的反而是那些不会使用AI的人。

3. **AI是“现实”,而非“神话”**

我的公司已经完全从传统影视转向AI影视制作。我经常告诉我的团队:“每天都是取经路上最艰难的一天,因为明天的技术总会比今天更强大。”

然而,尽管AI技术飞速发展,它仍然有局限性。例如,在科学纪实类影片中,AI的“幻觉”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越是专业和小众的领域,AI越容易产生“胡说八道”的问题。普通观众很难察觉。因此,目前AI更适合制作玄幻题材,而对物理真实要求高的现实题材仍然是挑战。

不过,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我们不断在尝试突破局限。作为影视从业者,我希望与大模型的研究者以及各领域的科普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携手合作。正如孙悟空再厉害,也需要八戒、沙僧的配合和唐僧的指引。在AI时代,这种跨领域的合作变得更加至关重要。

发布于:山东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